新年“新愿”,如何落筆?這幾天,一組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刷爆鄂爾多斯人的朋友圈,從扶貧幫困獻愛心、婚事簡辦樹新風到市場繁榮六畜興、豐稔之年農家樂再到滿院歡聲共笑語、從來耕讀傳家久……花樣繁復中,一個個時代大主題在一寸寸裁剪過的紅紙上洋溢出幸福的味道,讓新年新希望有了更紅火更熨帖的安放。
“家鄉的變化實在是太大太多了,從鄉村面貌的質變到物質條件的改善,從文化生活的豐富到思想觀念的更新,無不讓我感到驚喜,感到振奮,同時,也由此觸發了我的創作熱情?!奔艏堊髌返淖髡呃钌鷺s動情地說。他利用回鄉的短短幾天時間,創作了一組反映農牧民幸福生活的新年系列作品,借此反映家鄉的時代巨變并給父老鄉親獻上新年祝福。
出生于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的李生榮,如今定居北京。他自幼受母親影響喜歡上剪紙,由家中剪到了學校,又從學校剪到了部隊,一剪便剪了半個多世紀。不論是先后在青海、西藏、四川、新疆服役36年的戎馬生涯里,還是現在退居北京的安度晚年中,一把剪刀、一疊紅紙是他貼身行囊里的“標配”,沒有紅紙時他便就地取材,隨手拿起一張紙,邊折疊邊構思,經靈巧的雙手翻轉騰挪,一幅剪紙作品便躍然眼前。
都說時間無法重啟,人生沒有重播。但在李生榮的雙手里、剪刀下,故鄉的風土人情、生活變遷、時代跌宕都可以按下“重播鍵”,無一不是一次藝術的“再現”和幸福的“寫真”。作為一名少小離家、老大未回的游子,李生榮的剪紙作品里,內容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歷的豐富在不斷地變化更新,但通過剪紙創作抒發對家鄉的熱愛和思戀之情是從未斷過的。
“退休后,回老家的機會多了。在釋放思鄉之情的同時,我也收獲了許多的創作素材和體會。這次回來,我把目光轉向了父老鄉親們純樸善良、勤勞互助、孝老敬親、樂觀向上的煙火生活,便有了這組作品?!崩钌鷺s說。
這組作品里時代氣息滿滿,有脫貧攻堅中的暖心場景,也有文明新風的生動細節,更有民族復興的耕讀之基,這是李生榮在準格爾旗的山水里和鄰里鄉親的笑臉上擷取到的藝術真諦,而這恰是鄂爾多斯農牧民幸福日子的生動圖景,中國美麗鄉村的鮮活縮影。
“我想通過一個個生活中的溫馨場景,多側面地表現新農村在發展前進中的變與不變:既勇于接受新生事物,又堅持繼承優良傳統?!崩钌鷺s說,“如讀者能從這些作品中感知一些真善美,吸取一點正能量,便是對我莫大的鞭策和鼓勵?!彼M一步補充道。
看到朋友圈刷屏的節奏,便知李生榮的這組作品頗受好評。
“看到剪紙上的內容,立馬想到我身邊的變化,這些作品就是我們老百姓幸福生活的見證,必須得點贊??!”準格爾旗薛家灣鎮的王麗春笑著說,她在微信上看到這組剪紙后,毫不猶豫地轉發了朋友圈和好幾個群。末了,手指一點,將李生榮的作品納入微信的“收藏”里。
主辦: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辦:鄂爾多斯市政務服務局
網站標識碼: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號-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477-8581170(工作時間)
建議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議使用IE9以上瀏覽器
郵箱:ordosxx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