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較好發展態勢。第四次經濟普查結果顯示,全市工業與2013年第三次經濟普查時期相比,呈現數量增加、結構改善、發展質量提升等積極變化。
一、基本情況
企業數量增加,資產規模擴大。隨著政策紅利的疊加釋放,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工業企業數量快速增長。2018年末,全市共有工業法人單位3281個,比2013年末增加358個,增長1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6戶,比2013年末增加6個,增長1.5%。伴隨著全市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工業企業資產實現了保值增值,資產規模穩步提升。2018年末,全市工業企業資產總計高達12194.83億元,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企業資產總計高達9864.40 億元,比2013年末增加3165.16億元,增長47.2%。
工業企業用工下降,結構呈現積極變化。隨著全市工業轉型發展的持續推進,企業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從業人員下降。2018年末,全市工業從業人員20.68萬人。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15.97萬人,比2013年末減少3.01萬人,下降16.2%。從三大門類看,2018年,采礦業、制造業、電力及人力行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工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分別為57.4%、37.2%、8.4%。
雖然工業從業人數總體下降,但從業人員在行業間的分布出現了積極變化,逐漸由煤炭行業向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轉移。2018年末,煤炭行業從業人員比2013年末下降13.5%,而裝備制造業從業人數較2013年增長60%,反映了行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取得成效。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產品結構優化。全市制造業升級效果明顯,高端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2018年末,全市有制造業企業2206戶,比2013年末增加403個,增長22.3%。規模以上工業中,全市高技術產業(統計口徑)增加值同比增長23%,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7.7個百分點。戰略性新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0.6個百分點。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新技術新產業蓬勃發展,工業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精甲醇、燒堿、光電子器件、等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新興產品較快增長,其中,光電子器件4676萬只;氧化鋁38.33萬噸;新能源汽車11547輛;精甲醇685.06萬噸,比2013年末增長95.1%;鐵合金137.84萬噸,比2013年末增長73.2%;燒堿122.93萬噸,比2013年末增長189.2%。氮肥(折100%)293.59萬噸,比2013年末增長324%
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增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不斷顯現,企業經過市場競爭的洗禮和磨練,大力推進產品創新,不斷提升生產管理和成本管控能力,生產效率提高,盈利不斷水平提升。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19.2%,實現營業利潤716.24億元。其中,煤炭行業占規上工業企業營業利潤占比75.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達到28.61%。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流動資產合計3365.70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44.8%。
私營企業不斷壯大,中小微企業發展潛力增強。隨著民間資本投資創業的門檻進一步降低,民間投資活力得到有效激發。2018,規模以上工業中私營企業達131戶,比2013年末增加58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戶數的32.9%,實現利潤80.62億元,營業收入448.58 億元,營業收入比2013年末增長31.2%。其中,近五成煤炭企業中,資產總計543.5億元,占私營企業資產總計的50%,實現利潤69.7億元,占私營企業利潤總額85.6%。
中小微工業企業覆蓋面廣。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微企業戶數368戶,占規上工業企業戶數的91.5%,其中,規模以上中型企業84家,規模以上小型企業266家,規模以上微型企業18家。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企業在27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涉及24個行業,覆蓋面達88.9%,中小微企業已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微工業企業增長趨勢較好,資產總計4646.17億元,占規模工業總量的47.1%;實現利潤321.95億元,營業收入1742.41億元。
三旗區聚集效應明顯,資產合計占全市比重超五成。2018年末,準旗、伊旗、鄂旗規上工業企業戶數分別為106戶、54戶和76戶,分別占規上工業的26%、13%和19%。合計占比近五成。2018年末,準旗、伊旗、鄂旗規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分別為2380.13億元、1778.55億元和1574.20億元,分別占規上工業的24%、18%和16%。三個旗區資產總計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五成。準旗、伊旗、鄂旗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分別為219.08億元、269.30億元和100.07億元,分別占規上工業的38.2%、31.2%和14.2%。三個旗區資產總計占規上工業比重超過七成。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全市工業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得到延續,但從數據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產業、企業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舊存在,這將進一步影響全市工業在創新發展、產業升級、跨步提升上的進度,對于這點我們需要理性認識并引起高度重視。
一是工業結構偏煤導致轉型升級“陣痛”明顯。受市場等多種因素影響,規模以上煤炭行業盈利空間持續收窄,導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現利潤527.72億元,利潤年均下降8.6%,煤炭行業利潤占到全市規模以上利潤總量的七成以上,煤炭行業盈利能力減弱直接導致全市利潤增速下滑。利潤增長基礎不穩,產業結構調整仍需加力。
二是工業經濟面臨困難較多,部分企業不適應市場等新要求,發展的動力和信心不足,自主研發實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沒有形成品牌和優勢,市場競爭力不強,企業發展壯大很困難。
三是資金周轉困難導致企業生存壓力大。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營商環境仍需優化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度不夠。金融部門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貸款門檻較高、限制太嚴,貸款程序繁瑣,造成企業融資難、貸款難,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
三、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當前,工業經濟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攻堅期。要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新路子,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一)“穩定大多數”。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運行質量。產業轉型升級戰略,不是要限制傳統產業發展,而是要以傳統產業為基礎,加快非傳統產業的快速發展壯大。一是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促使傳統產業總量不增加,運行質量提升。二是利用市場倒逼、改革倒逼、規律倒逼和環保倒逼方式,加快其改造提升步伐,進而不斷提高行業競爭力、盈利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傳統產業保就業、保穩定、保增長的“穩定器”作用,為新興產業的發展創造寶貴的“轉型窗口期”。
(二)“抓緊重要少數”。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總量。全市依托17個工業園區,通過煤炭資源轉化、非煤資源開發和承接產業轉移等措施,實現了資源型城市從依托資源到延伸資源再到超越資源的“華麗轉身”。全市要繼續發揮平臺優勢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力爭在傳統產業上出新,在高端產業上出彩,在高質量發展上出招,不斷橫向拓展和縱向延伸煤化工、氯堿化工、有色金屬、建材、再生資源利用等產業鏈條,通過打造一批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新興行業“領軍”企業,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實現共贏發展,全力構建全市工業經濟新的支柱、新的增長點。
(三)“積蓄效益實力”。搶抓市場機遇,擴大收益,為結構調整積蓄動力。工業結構調整需要各類要素驅動,要素驅動的前提是企業要有“效益實力”。一是注重降本減費落到實處,切實減輕企業經營負擔釋放盈利空間。針對企業在市場、融資、用工等方面遇到的突出問題,加強分類指導服務,有效構建公共服務平臺,減輕中小企業“招工難、用工貴”困擾,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及放貸補貼力度,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緩解中小企業經營壓力與困難。二是倡導企業自主創新,推動企業開展管理創新并建設新型營銷模式,引導企業在設計、品牌、質量、營銷上下真功出實績,提升價值,創造財富,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與抵御外部風險能力,進而實現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主辦: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 承辦:鄂爾多斯市政務服務局
網站標識碼:1506000004 蒙ICP17002409號-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477-8581170(工作時間)
建議使用:1920×1080分辨率 建議使用IE9以上瀏覽器
郵箱:ordosxxbs@163.com